在中国基金界,十倍牛股或许随处可见,但能称作十倍基金的却寥寥可数。本期,我们将以全新视角审视一位独特的基金经理。历经20余年的中国基金业,历经三度牛熊转换,资深基金经理们纷纷被新一代所取代,然而,就有这样一位坚守者,自踏入行业以来始终专注一产品,十八年的公募生涯中,十五年以上时间表现出色,年化收益率巅峰时期达到22%,即便在市场回调的当下,年化收益率仍保持在15%,任职回报率令人咋舌地达到13倍,这位基金经理朱少醒,因其卓越表现,被投资者誉为“中国巴菲特”。

深入剖析朱经理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管理的十八年恰好覆盖了A股市场的三次牛熊转换。在这漫长的周期中,朱经理的业绩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金成立初期至2017年2月、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

2005年11月,朱经理接管新成立的“富国天惠精选”,当时中国公募基金刚起步不久,A股市场正处于牛市初期。在2005至2007年的第一阶段,A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牛市,沪指一度突破6000点。尽管这一阶段朱经理的唯一一次跑输沪深300,但与十年后的3000点保卫战相比,他的表现似乎更为成功。在这一阶段,朱经理的持仓透露出他早期的投资理念,即始终重视公司质量,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双汇发展等长期大牛股都是他的首选。

基金经理朱少醒深度解析:中国版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然而,年轻的朱经理在操作上稍显不足,频繁调仓,每个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一半公司在变动。这一阶段的换手率高达375%,频繁的调仓换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会成本。如果朱经理当时能长期持有最初的公司,或许能跑赢市场,但遗憾的是,经验不足使他错失了机会。

在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富国天惠精选基金业绩上涨近200%,大幅领先沪深300。这一阶段,业绩的主要贡献者并非朱经理长期持有的头部重仓股,而是他在牛市前夕临时调仓的新股。但由于保持了频繁调仓的习惯,朱经理并未享受到这些公司上涨的大部分红利。

到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朱经理在经历了前两轮牛市后变得沉稳,换手率降至100%左右。这一阶段,他持有的蓝筹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并未将持仓重心放在新能源等热门板块,而是坚持医药和消费的配置。

随着基金业绩的飙升,朱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也急剧膨胀,从最初的5.84亿增长至2021年的408.52亿。这十五年间,朱经理无疑是成功的,长期业绩跑赢大盘,但熊市时期基金跌幅与指数相当。操作上,朱经理大部分时间满仓运作,持股较为分散,但以成长型股票为主,因此在股市低估时能获得远超指数的收益率。

近三年,朱经理面临了至暗时期,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规模效应”成了魔咒。下一期,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位“中国巴菲特”近三年的误判与执着。

欢迎扫描二维码下载“基金通”,获取更多专业的基金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