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1日揭晓的最新一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中,1年期利率降至3.1%,5年期以上利率调整为3.6%,均较前次下降25个基点。此轮调整,不仅是年内第三次降低LPR,也是迄今为止降幅最大的一次。

紧随其后,我国国有大型银行于上周五宣布降低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由0.15%降至0.1%,而三个月至五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均降低25个基点,调整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1%。这标志着自2024年4月实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国有大行第六次引领存款挂牌利率下调。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后,反映了银行业面临的息差压力加大。银行近年来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导致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下滑。然而,在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存款成本保持相对刚。这种两端压力导致银行业息差压力加剧。2024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与上季度持平,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并低于监管设定的1.8%的“警戒线”。此次存款利率的下调,无疑为银行减轻负债端成本和息差压力提供了缓冲空间。

利率下行趋势中,银行管理精细化势在必行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稳健运营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利率下行趋势中,银行需根据自身盈利能力和资本状况,制定更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收益,为稳健经营和实体经济支持打下坚实基础。

在资产端,银行需深入挖掘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融资需求,将金融资源配置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及新兴领域倾斜,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资产结构,减少低效资产。同时,银行应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如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高附加值金融服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

在负债端,商业银行需持续强化主动负债管理,预判可能出现的存款转移规模和节奏,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来稳固存款基础。一方面,银行应灵活增加低成本存款品种,提高活期存款比例,尤其是对利率不敏感的存款;另一方面,合理控制结构存款、长期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协议存款等高成本存款的总量、期限和定价,适度降低其比重。同时,银行还需根据市场利率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存款定价的精细化管理,避免无序竞争如高息揽储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