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作为潜在颠覆性创新的领域,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际前沿,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

令人激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量子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先导区崛起

“量子计算技术作为量子科技的代表,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期内,有望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开辟新领域、占据制胜地位,催生一系列新型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是量子技术进步、商用水平和产业合作格局完善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快在量子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

量子研究正迈向从理论到应用的过渡阶段。量子是表现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被视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近年来,安徽、湖北等地积极推进量子科技产业链发展,加速量子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于今年1月上线,实现了硬件、芯片、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自主可控。当前,我国量子计算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向产业化应用的过渡期,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量子计算技术与应用方面积极探索。

量子信息产业正助力生产力的变革。量子计算将颠覆性地提升信息运算处理速度,量子通信将大幅提高通信安全性。郭国平教授认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等量子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助力产业变革。

然而,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仍需克服诸多挑战。郭国平教授建议,我国应从国家算力布局、量子计算金融、量子计算教育、量子芯片生产等多方面进行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量子科技产业迭代发展。詹明生研究员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人才和金融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协同探索量子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