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资管运营之道,深挖专业精髓,引领思维深度。本栏目由一群拥有超过十年资管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对基金运营的要点了如指掌。

每周一篇深度文章,期待与您准时相遇。

资管运营BAND:场外期权业务解析与策略小专题系列

作者:见解独到的响哥

应读者朋友的热切期待,我们将在资管运营Band栏目中,针对大家关注的话题进行系列解答。

本期话题,我们将聚焦场外期权。

场外期权为何备受关注,而非场内期权?原因在于国内场内期权品种有限,上证50ETF期权合约几乎是唯一选择。场内期权的估值依赖于收盘价,与股票相似,缺乏足够的变动性和挑战性。

然而,场内期权在行权账务处理上存在争议。以行权价或收盘价作为成本入账,两种方式背后反映的是对收益来源的不同理解。尽管各有道理,但从运营效率角度看,以行权价入账更为高效。

目前市场对场外期权的估值方式存在分歧,尤其是一些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机构对期权估值的困惑。私募基金与券商自营部门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由于缺乏独立第三方估值机构,私募基金往往依赖券商进行估值,这种模式存在明显风险。

因此,私募基金估值方必须具备独立估值能力,确保基金价值的公允性。使用BS模型进行期权估值是一种业内公认的统一方法,只需符合两个标准:模型公认、参数公开。

BS模型背后的逻辑和参数含义,我们将在下期详细解读。本期我们先探讨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理解BS模型在基金估值中的应用?

BS模型由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模型虽好,但也要注意前提假设是否成立。

在基金定价领域,BS模型因其普及性和参数公开性,被广泛采用。但必须向投资者明确估值方法,确保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判断做出投资决策。

基金运营中的资产定价,追求的是公开和公平,而非绝对精确。只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知识,并做好信息披露,就能实现买卖双方的责任自负。

本期内容到此为止,下期我们将具体应用BS模型进行期权定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