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名为浙江国祥的新股暂停了上市步伐。这家本以空调业务为主的公司试图以科技股的身份,借助50倍的高市盈率上市融资,远超常规空调企业10至20倍的市盈率。尽管众多机构资金纷纷认购,但最终因自媒体和网民的揭露,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上市计划基本告吹。

许多人批评机构投资者,指责他们与问题公司联手,高价IPO,借机收割韭菜。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新股高价发行背后惊人真相揭秘!

让我这个业内小透明来揭示一些行业内幕。相信我,了解这些后,你对市场会有新的认识。

首先,新股定价过程被戏称为“打新天堂”。在发行前,新股会向众多机构询价,包括公募、私募基金、养老金等。这些机构提供的报价经过筛选,去除极端高价,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过去,会剔除10%的最高报价,但2021年9月之前,这一比例有所降低。

在这种机制下,许多公募基金抱团压低报价,以确保不被剔除,同时也能提高中签后的收益。这种私下协商报价的行为,逐渐演变成几乎所有机构的一致行动。

然而,2021年9月,新的新股发行规则出台,高价剔除比例降至3%,发行定价也更加灵活。这打破了机构的抱团策略,市场开始根据公司基本面和行业估值合理报价,打新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状态。

但近半年来,A股市场的低迷导致部分投资者浮躁,开始炒新、炒小、炒差。新股上市后,这些资金涌入炒作,不顾基本面和估值。这导致了一些新股高价发行,随后又因炒作过度而暴跌。

浙江国祥就是一个例子。公司质地一般,但机构为了中签,纷纷报高价。最终发行价65元已属不合理,有的机构甚至报出80多元。

近期市场出现的这种短期乱象,并非完全是融券做空或量化的锅,而是市场低迷状态下,炒新资金引发的蝴蝶效应。

至此,大部分疑问应该已经解答。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支持,也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