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化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光辉岁月或许已渐行渐远。

世纪初,唐东从湖南一座小城脱颖而出,踏入清华大学的大门。毕业后,他放弃了理工科背景,投身证券行业,主要负责辅导公司上市。凭借大学时期锻炼出的对经济趋势和财务数据的敏感度,他迅速崭露头角,频繁参与各类宴请,与急于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高层谈判,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未到不惑之年,唐东已拥有豪车和豪宅。“记得去年,我本想一次性购入一栋别墅,结果卖家临时加价百万,我只好作罢。”

IPO改革触动了市场奶酪:各方利益格局重塑

自2012年11月起,IPO市场冻结。唐东焦急地等待市场重启,却等来的是IPO将从审批制转向备案制的消息。尽管证监会主席肖刚强调,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并非简单的登记备案,不会造成“垃圾股泛滥”的现象,但唐东还是感受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那个千军万马争抢IPO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

新股发行的投入究竟有多大?回顾2006年至2008年,多数上市公司为大盘国有企业,发行费用相对较低。但到了2009年,首发费用占实际募集资金的比例激增,达到3.59%,2010年为4.46%,2011年升至5.96%,2012年更是高达6.87%,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费用接近5000万元。

2012年10月11日,金属制罐企业奥瑞金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由中信证券担任主承销商。奥瑞金上市时注册资本为3.0667亿元,发行费用共计8802.288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6624.288万元,审计验资1294万元,律师费483万元,信息披露费321万元,其他费用80万元,首发费用占股价总额的28.7%。

同一天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食品企业海新食品(原名腾新食品),由国金证券担任主承销商。海新食品上市时注册资本为1.414亿元,发行费用总计4150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523.15万元,审计验资115万元,律师费70万元,信息披露费441.85万元,IPO费用占总股价的29.3%。

高昂的保荐承销费一直备受投资者质疑,券商通过每次IPO获得无风险超额利润,受损的则是投资者、股民和股东。自创业板推出以来,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数量日益增加,面对有限的上市机会,急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老板们处于劣势,这也是股价经常破发、创业板市盈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