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实验大厅内,各色谱仪犹如绽放的七彩花朵,以中心靶站为核心向外铺展。这些缤纷的谱仪,各有其独特功能。

“它们的功效不可小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责人陈和生透露,这座散裂中子源犹如一部超级显微镜,释放出的中子作为“探测器”,能够通过不同谱仪精确探查物质内部结构,无论是微小的手机芯片、DNA,还是庞大的深海探测器、高铁轮轴。

陈和生进一步阐述,比如高铁轮轴的使用寿命,就需要依赖工程材料应力衍射仪进行残余应力分析,以此推算出既安全又经济的使用周期。近期,他们正对国产高铁轮轴进行评估,这些关键数据将为国产轮轴的鉴定和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创浪潮涌动,大湾区砥砺前行

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设施,自建设之初便与港澳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对中国散裂中子源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自其投用以来,他不再需要远赴海外进行实验,效率大大提升。

黄明欣团队研发的“超级钢”以其卓越的强度和韧性震惊了世界。借助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仪,他们发现了改进这种钢材的关键微观机制。

自2018年8月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吸引了全球超过4500名注册用户,完成了100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领域涵盖能源、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并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人才入驻大湾区。

在珠江东岸,众多中小企业正利用先进科技改变日常生活,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新能源产品揭示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未来。

博力威公司从2010年起步,已发展成为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的前20强企业,其研发实力是公司成长的驱动力。公司副董事长刘聪表示,紧跟全球技术潮流,解决新能源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成为科学家和创业者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探索合成生物学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创新中心采用“楼上科研、楼下创业”的模式,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截至2023年4月,创新中心已孵化超过300家企业,落地36家企业,总融资额达13.6亿元,估值为109.4亿元。

沿着广莞深港科创前沿,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如链珠般相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创新创业平台层出不穷。大湾区城市群的科技创新浪潮正激励着中国向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