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强化监管举措 培育高质量发展‘标杆田’
回顾2023年,在全面强化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大环境下,科创板紧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严格贯彻“五个监管”方针,对违规行为及时打击、对典型案例严厉惩处,确立规矩、引领风向,不断优化市场环境、防止乱象重现,助力科创板从改革的“试验田”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田”迈进。
面向未来,上交所明确表示,科创板将致力于填补监管空白、提升监管效能,以严格的监管确保风险防控有力有效,以强有力的监管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引导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共同维护科创板的健康、规范市场生态,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执行“零容忍”政策
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如同资本市场的“癌细胞”,扭曲了市场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破坏了市场信任基础,因此成为监管重点,对这些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2023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向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两家公司存在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上交所迅速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将其清退出科创板市场,并对控股股东、董事长等主要责任人实施了终身禁止担任董监高的最高处罚,推动行政、民事、刑事全方位追责。
据了解,紫晶存储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已被刑事拘留。
加强“严监管”意识
近年来,上交所通过定期报告审核,积极推动科技监管,不断提升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规线索的发现能力。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对罗普特、力源科技、卓锦股份等三起科创板财务违规案件进行了纪律处分,进一步震慑了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具体而言,上交所在日常监管中对这三家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保持高度关注,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年报审核问询、发出监管函件、约谈公司及保荐代表人等。在中国证监会查实违规后,上交所依法依规对相关公司和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包括公开谴责公司及相关责任人。
坚持“硬科技”定位
规范使用募集资金、持续增强科创实力是科创板“硬科技”定位的关键体现。一方面,科创板引导公司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投资科技创新领域,加大监管和违规惩戒力度。数据显示,2023年,上交所累计发出监管函件85份,公开谴责1单、监管警示11单。
例如,2023年11月4日,超卓航科公告披露募集资金被划转,上交所当晚即发出问询函,并及时与湖北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监管警示和立案调查,展现了科创板“严监管”和“零容忍”的监管导向。
另一方面,科创板关注科创属性的变化,引导公司聚焦科创领域、深耕主营业务。对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研发项目进展缓慢、研发投入大幅变动、专利诉讼等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共发出各类函件近40份。同时,督促公司在对外投资、并购重组中坚持科创定位,针对资产收购、私募投资等事项发出30余份监管函件,引导公司合规审慎决策,防止盲目扩张。
落实“看门人”责任
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关键。科创板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持续推动中介机构尽职尽责。
数据显示,中介机构已累计出具专项意见超万份,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诉讼等进行核查,推动公司规范运作。在事后问责方面,对履职不到位的保荐机构、审计机构等进行了通报批评、监管警示等处罚。
关注“关键少数”
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是科创板公司稳健经营、规范运作的基石。监管“关键少数”能够从源头上把控,提升上市公司规范意识。
2023年,约240名科创板“关键少数”收到上交所罚单,包括38位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主要原因涉及虚假信息披露、违规减持、未履行职责等。同时,上交所注重合规意识培养和违规行为预防,开展“上市第一课”等活动,帮助“关键少数”及时转变角色、树立规范意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