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财经十大震撼:原油价格暴跌与卢布危机冲击
回顾2014年国际财经画卷
(以下内容按照事件发生时间顺序排列)
2014年,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距离全面复苏尚有距离。各类矛盾交织,使得全球经济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供需失衡令能源价格波动、货币政策变动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差异化。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成为全球经济的一抹亮色。
一、欧洲央行首推负利率
6月5日,欧洲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1%,成为全球首个实施负利率的主要央行。历经金融危机六年后,欧洲经济依旧未能摆脱困境,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意大利等国更是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通缩风险加剧,迫使欧洲央行采取非常规措施。然而,德国等国家对负利率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表示担忧。
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6月中旬起,国际油价进入下行通道,年底时价格已接近腰斩。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未改,油价下跌还带动了其他大宗商品和基础金属价格下跌。这些变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同影响,一方面资源型国家如俄罗斯出口收入锐减,另一方面能源资源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家经济运行成本降低。
三、阿里巴巴登陆美股市场
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额达到250.3亿美元,刷新全球IPO纪录;上市首日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超过电商巨头亚马逊和亿贝之和。阿里巴巴的上市标志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引发的商业革命正深刻改变世界。
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9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9月30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这一举措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统计,人民币已稳居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
五、世界经济分化发展
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IMF和世行年会上表示,需要通过积极政策避免全球经济增长陷入“新平庸”。IMF还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新旧风险交织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发达经济体走势分化,美国经济相对强劲,而欧洲和日本经济状况不佳。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等挑战。
六、推动互联互通与包容性增长
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成为热门话题。在中国积极推动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合作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画上句号。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了挑战。
八、“安倍经济学”受挫
12月8日,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5%,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尽管安倍所在的自民党在年末大选中获胜,但“安倍经济学”的效果不再显著。
九、俄罗斯经济遭遇寒冬
12月15日,俄罗斯央行预测,未来两年俄罗斯经济将出现衰退。受国际油价大跌和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出口收入锐减,经济增长放缓,卢布大幅贬值,通胀压力加大。
十、中国经济稳健增长
中国政府将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5%左右。据此估算,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达到这一量级的经济体。此外,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尽管对这一衡量方法的客观性仍有争议,但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公认的事实。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