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助力硬科技企业担使命,成就创新成长新主场
2024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科创板设立及注册制试点的重大宣布,标志着注册制改革迈入实际操作阶段。五载光阴,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开路先锋,见证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职能深化,成为硬科技企业的成长沃土。
五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60家,通过IPO筹集资金接近9000亿元。2024年,这些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研发投入分别突破100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和59%,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平台。
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量身定制了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科创板作为关键环节,推动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畅通科技、产业、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引导资本流向硬科技领域,孕育出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和领军企业,助力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发挥了直接融资功能,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将顶层设计思路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为科创企业提供强大支持。通过市场化改革发行定价,持续增强对硬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同时设置灵活的上市条件,为硬科技企业开启上市之门。
截至2024年11月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62家,通过IPO筹集资金总额达8993亿元,占A股同期比重超过30%,首发募集资金占比超过40%。截至当年10月底,已有19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200个再融资方案,拟筹集资金2892.69亿元,其中已完成109个方案,筹集资金1493亿元。
制造业是国家根基、强国基石,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部分。在科创板的支持下,沪市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在56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450家属于制造业,占比80.36%。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由科创板开市前的813家增至1440家,增幅达77.12%,市值从10.72万亿元增至22.28万亿元,增幅达107.84%。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自科创板成立以来,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从724家增至1457家,市值从10.97万亿元增至22.81万亿元。
凯赛生物作为国内首家合成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其董事会秘书臧慧卿表示,资本市场为公司研发提供了坚强支持,助力公司在生物制造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科创板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95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达到13%,17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科创板积极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三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
晶科能源董事会秘书蒋瑞表示,科创板的设立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推动了光伏企业研发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壮大,促进了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