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网络上一篇题为《究竟有没有谎言》的自媒体文章逐渐升温,次日,一篇名为《千亿康美药业闪崩!大存大贷大现金大质押哪个是坑?》的自媒体文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掀起了一场金融风波。这场风波最终揭开了一起我国资本市场重大的财务造假案件面纱。证监会调查证实,2016年至2018年间,该公司累计虚增货币资金高达886.8亿元,营业收入虚增291.28亿元,营业利润虚增41.01亿元,利息收入多计5.1亿元。

令人震惊的是,在这长达三年的财务造假过程中,竟无一家会计事务所、基金公司或投行券商察觉异常。案发前夕,仍有券商发布研报推荐,其中中银国际证券连续三个月发布积极报告,预测公司市值与股价。同一时期,其他券商也纷纷看好该公司,尽管康美药业已陷入财务造假疑云。

2019年5月,一家成立仅两年的中国咖啡品牌在纳斯达克上市,却很快被浑水公司发布的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指控数据造假。尽管最初瑞幸咖啡否认指控,但最终公司自曝财务造假,证实了浑水的指控。

券商研报真的逊色于媒体报道吗?

海外资本市场中,发现财务造假的多为投资机构,而国内市场却鲜见做空报告,即使有“卖出”评级报告,也极为罕见。券商研报往往忽视市场实际情况,一味唱多。

康得新的案例中,尽管有媒体早先提出质疑,但直至五年后才确认财务造假。券商研报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有券商将康得新与3M相提并论。

这些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利益一致,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精神,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长期未被揭露。一位退休的董秘指出,高端食材只需简单烹饪,暗喻财务造假手法并不复杂,却被众多精英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