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分化下,外汇市场风起云涌
全球主要央行政策走向出现分歧,这一日益加剧的分歧可能会导致汇率波动性上升。对于通胀压力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的问题,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看法迥异。疫情期间,这些央行普遍增加了资产持有量,占其GDP的比例上升,同时短期利率维持接近零甚至负值水平。通胀压力的上升,加之各国逐渐适应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态,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根本逻辑,进而导致市场对政策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
美联储已经公布意向,预计三月份完成购债计划,并着手提升短期利率,旨在实施更为中性的政策,不对经济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联邦基金期货市场预示2022年可能四次加息,每次提升0.25%。
欧洲央行则打算在2022年至2023年继续实施购债计划,并认为目前讨论提升短期利率为时尚早。目前,该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为负,市场期货显示其政策利率在未来一年内都将保持在零以下。
日本央行对通胀压力持积极态度,旨在改变消费者长期的通缩预期。该行可能会持续购债,利率政策预计也将保持现状。
国债收益率的差异反映了这一状况。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德国高出1.8%,比日本高出1.6%。
汇率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缘政治风险、相对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国家吸引全球资本的能力。央行政策的分歧通常被视为影响汇率的关键因素。
尽管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未来趋势,但鉴于美联储即将多次提升短期利率,货币政策可能会对日元和其他货币汇率造成压制。随着央行政策分歧的扩大,2022年的货币市场波动率可能会大幅超越过去十年的水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