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深度剖析:国内硅基新材料翘楚,步入高速增长新阶段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硅基新材料,涵盖工业硅和有机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全球工业硅和有机硅行业的佼佼者。
公司凭借工业硅和有机硅双龙头地位,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自200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硅基新材料业务,积极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在新疆石河子和鄯善建立了“煤电硅”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有机硅业务从浙江嘉兴起步,逐步扩展至四川、新疆,形成完整的有机硅产业链,并通过创新研发向产业链下游高端领域延伸。
工业硅和有机硅两大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工业硅产品为有机硅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有机硅业务的原料需求也稳定了工业硅销售,为公司工业硅扩大生产、降低成本、获得规模优势奠定基础。公司在全国重点布局了五个硅材料产业基地,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持续扩大,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受益于行业供需关系向好,产品量价齐升推动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84.1%和428.3%,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游需求明显复苏,有机硅及工业硅价格持续攀升,量价齐升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核心主业为有机硅和工业硅,有机硅盈利能力更强。2024年,有机硅营收占比逐年上升,毛利率持续高于同行,主要得益于公司新疆基地成本优势较大,有机硅产业链一体化配套完善。
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长远发展。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有效调动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国内工业硅产能有所收缩,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未来随着工业硅需求增加及落后产能出清,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不断提高。
国内工业硅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新疆、云南与四川。工业硅总成本中电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合计占比近80%,因此国内工业硅产能主要集中在拥有电力成本、硅石资源优势的西南和西北。
工业硅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工业硅生产工艺复杂,对企业的环保安全生产与废物达标排放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多重门槛限制了产能的盲目扩张。
工业硅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合盛硅业是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企业,产能占比14.8%,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未来工业硅新增产能主要包括合盛硅业在云南规划建设的“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80万吨/年产能,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市场话语权将增强。
近几年我国工业硅表观消费量总体平稳,出口量持续下降。2024年,中国工业硅产量全球占比约69%,同比提高1pct,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近期工业硅价格大幅上涨,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预计工业硅供需关系将进一步趋紧,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工业硅西南地区开工率季节性强,西北地区开工率较高。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部分工业硅企业通常在枯水期(12月至次年5月)由于缺乏水电而暂时停产,丰水期(6月至11月)恢复生产,开工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西北地区的煤炭成本远低于全国均价,火电成本优势明显,开工率一直保持高位。
政策影响下工业硅新增产能受限,中长期供给格局有望持续向好。工业硅由于能耗较高、污染严重,一直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新增产能受到严格限制,中长期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硅扩产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工业硅作为铝合金、有机硅、多晶硅的基础原料,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工业硅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硅石、热电、还原剂、石油焦等,中游主要分为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等三大部分,在工业硅下游需求中分别占比41%、30%和28%,下游应用包括电子器件、光伏、半导体和汽车制造等相关领域。
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打开工业硅需求空间。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各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支持光伏行业发展。
全球多晶硅产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多晶硅产能产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多晶硅企业技术突飞猛进、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随着国内低成本多晶硅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外高成本产能逐步退出,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工业硅粉是多晶硅的核心原材料,直接决定多晶硅生产成本。多晶硅制备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生产工艺,以工业硅粉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三氯氢硅合成、精馏提纯、还原、产品破碎整理、尾气回收、冷氢化等流程生产高纯多晶硅。多晶硅的成本组成中,电力能源成本占比35%,工业硅粉成本占比30%。
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将带动多晶硅及其原料工业硅需求大幅增长。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50GW,对多晶硅需求约87.5万吨,对应全球工业硅需求96.3万吨,较2024年接近翻倍增长。
车身轻量化利好铝合金行业,有助提升工业硅需求。铝合金为合金硅行业的主要产品,其含硅量7-12%,硅元素能够改善其耐腐蚀性能和机加工性能,铝合金主要用于制造低中强度的形状复杂的铸件如盖板、电机壳、托架等,由于其质量轻、力学性能良好,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及机器制造业。
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铝合金用量有望持续增长,将进一步促进工业硅需求。轻量化是汽车厂家为应对日益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升汽车制动性、安全性、动力性等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量使用轻质、高强材料实现车身大幅减重已成为轻量化最主要手段,铝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在显著减重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车身零部件的刚性。
工业硅未来供需将趋紧,价格中枢有望上行。预计2024年国内工业硅需求和出口量合计251.5万吨,同比增长13.9%,平衡产能利用率提高至49.5%,未来三年工业硅供求关系将持续向好。
有机硅是对含硅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产品种类众多、应用领域广泛。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硅-碳键(Si-C),同时至少一个有机基团与硅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通常也包含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团与硅原子间接相连的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主链组成的聚硅氧烷应用最为广泛,约占有机硅产品总用量的90%以上。
有机硅产业链可分为原料、单体、产品等三个环节,其中基础原料为硅粉和氯甲烷,主要单体为甲基氯硅烷,约占整个有机硅单体总量的90%以上,近年来我国在单体生产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二甲选择性已经接近88%~92%的国际先进水平;下游则是以有机硅单体为原料生产的硅树脂、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四大类深加工产品。
有机硅材料的政策鼓励方向由单体生产转向深加工产品。有机硅材料属于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关联度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励。随着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有机硅行业的鼓励政策逐步从单体生产转向有机硅产品深加工、新型有机硅产品开发、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
我国人均有机硅产品消费量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有机硅人均消费量约0.7kg,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近2.0kg,我国有机硅人均消费量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有机硅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中国聚硅氧烷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除传统领域对有机硅的需求外,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点。
光伏领域:电池组件密封胶。2024年我国光伏装机量253GW,2013以来年均复合增速44.3%,有机硅密封胶和灌封胶随着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框架、背板接线盒的粘接密封及接线盒灌封。
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密封用胶。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绝佳的防水防尘效果,而易发热自燃是影响其安全使用的头等难题,有机硅因其不易燃,抗高温低温,安全性好的特性而用于电池包覆,能够满足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密封和缓冲保护的要求,汽车锂电池的旺盛需求将大幅拉动有机硅需求。
公司新疆基地积极打造“煤电硅”产业链一体化,成本竞争优势明显。新疆石河子和鄯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新疆本地低价煤炭资源,通过自备电厂发电,石河子生产基地用电量90%自供,非自供部分电力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的方式确定稳定的外购电力价格及过网价格,我们估算公司工业硅电力成本较竞争对手低1300元/吨以上。除了电力能源外,原材料的硅石、石墨电极等占工业硅成本近四成,公司能够自产石墨电极,其余原料如硅石、煤炭及石油焦等均在各生产基地周边地区向供应商采购,通过签署长期协议,以保证原材料成本优势。
公司在工业硅领域兼具技术和指标优势。技术方面,公司掌握了全产业链生产核心技术,取得授权专利134项,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或修改26项,在能耗水平、成本控制、资源利用、柔性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指标方面,新疆、云南地区采取工业硅总量控制政策,新批产能少,而公司云南基地尚有80万吨/年工业硅指标。
公司工业硅市占率保持高位,今年上半年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工业硅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23.6%,毛利率25.9%,同比提高2.2pct;公司现有工业硅产能73万吨/年,2024年公司工业硅产量49.5万吨,同比下降12.4%,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工业硅产量国内占比达22.3%;外销量36.7万吨,同比下降26.1%,主要公司工业硅产量下降的同时自用量增加。2024年上半年公司工业硅保持较高的开工负荷,实现产量39.3万吨,同比增长70.7%;销量28.2万吨,同比增长56%。
公司规划在云南建设“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优势。2024年12月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昭通建设“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年产80万吨有机硅单体、配套80万吨工业硅、50万吨煤制有机原料及硅氧烷下游深加工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工业硅产能40万吨/年,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公司将充分利用云南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扩大工业硅及有机硅产品市场占有率,云南昭通80万吨/年工业硅产能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工业硅产能将达到153万吨/年,在全球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有机硅业务营收大幅增长,毛利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公司有机硅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49.96亿元、15.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8%、18.58%,主要是公司鄯善硅业10万吨/年硅氧烷项目正式投产,以及四季度有机硅价格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有机硅毛利率30.2%,同比下降3.25pct,对比行业几家代表性公司,公司有机硅业务毛利率持续高于同行,主要是公司新疆基地成本优势较大,有机硅产业链一体化配套完善。
未来公司将大幅扩充有机硅产能,同时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持续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目前公司在嘉兴、泸州、鄯善、石河子基地有机硅产能合计约93万吨/年,其中新疆石河子40万吨/年有机硅产能2024年上半年逐步投产。目前公司有机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未来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有机硅产品附加值。
规模优势:新产能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有机硅行业龙头。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有机硅生产企业,全球仅次于陶氏位居第二,随着公司新疆鄯善二期年产20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云南昭通两期共8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逐步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企业,全球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成本优势:核心原料工业硅自产,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有机硅成本构成中,工业硅占比较高,未来三年在下游需求高速增长背景下,工业硅供需关系或将趋紧,价格中枢有望上行,相较于竞争对手,公司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凭借其在工业硅领域的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发展战略:向有机硅终端产品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将继续专注硅基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持续稳健发展公司现有业务,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巩固和扩大成本优势,增强行业竞争力。公司将以云南“水电硅”项目建设为基础,继续扩大工业硅及有机硅产品市场占有率,巩固国内销售市场的前提下扩大海外销售渠道,保持市场绝对优势。公司将积极推进有机硅下游深加工项目的延伸,继续注重研发团队建设,提升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的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国内工业硅、有机硅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通过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及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盈利能力,将企业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全球硅基材料行业的知名企业。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