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多空收益互换)业务近期再次引发市场热议。2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未来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加强监管,优化相关制度,并引导行业合理控制业务规模与杠杆水平,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对此,宁波幻方、九坤投资等众多一线量化私募机构向媒体透露,他们目前并未涉足DMA业务,并预计未来该业务规模将进一步缩减。DMA业务风险增大的关键因素可能是持仓过度集中,特别是在小盘和微盘股上,受基差收窄和对冲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大量卖出可能成为触发风险的导火索。

头部量化私募集体否认DMA业务,市场规模或继续缩减

控制业务规模和降低杠杆比率有助于规避风险。作为近年来市场欢迎的创新产品,雪球和DMA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业务规模也有所增长。然而,在市场波动之际,风险也随之而来。

“目前,DMA业务主要依赖量化私募的自有资金,资管产品资金比例较低,未来资管资金也将逐步退出,这与严格的监管方针相契合。”一位上海顶级量化私募的相关人士透露,当前DMA业务的监管主要集中在限制规模和降低杠杆,这有助于避免因持仓集中导致的流动性危机,特别是在大规模卖出时,减少杠杆资金对市场的冲击。

业内人士指出,DMA业务之所以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是因为其自带杠杆效应,使得收益和风险都被放大。在近期市场波动中,多数DMA产品面临更大的回撤。

“加强DMA业务规模和杠杆的监管,有助于整体降低市场风险。”另一位量化私募人士表示,目前DMA的日均成交量大约占市场成交量的3%,预计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业务规模将继续缩小。

DMA与雪球产品存在本质区别,DMA具备3至4倍杠杆,通过购买一篮子股票的多头端和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的空头端,以获得选股收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量化私募人士指出,DMA在去年市场波动期间,因杠杆效应和集中持仓小市值股票而获得显著收益。但由于大量DMA和指数增强产品持仓相似,尤其是对小市值和微盘股的持仓过多,导致在市场风格转换和指数调整时,DMA受到成本上升和基差缩小的双重打击,部分板块甚至出现流动性危机。

今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切换,非指数成分股流动性调整,随着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的走弱,引发雪球产品集体触发敲入,发行方纷纷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对冲仓位,这种抛售效应又导致期指短期内大幅贴水,增加中性产品的对冲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主要对冲工具,股指期货持仓资金在春节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文华财经的数据,截至2月29日,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在内的四个品种的总沉淀资金达到2336亿元,较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和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都有明显增长。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DMA在微盘股的整体持仓并不会导致指数回调。一位上海顶级量化私募人士指出,量化私募发行的DMA产品策略容量有限,总规模较小,加上监管限制DMA规模的增加,量化资金在微盘股的投入并不大。此外,微盘股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真实波动率和基本面情况,过度关注微盘股指数可能引发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