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破解‘中国产能过剩’迷思——全球视角下的真实产能解析
“中国产能过剩论”站不住脚——从全球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产能问题
近期,部分美西方政客和媒体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试图在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抹黑中国,维护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垄断地位。然而,从市场经济原则、价值规律及全球分工与国际市场情况分析,这一论调显然是个伪命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能是否过剩应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判断。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常态。历史上,西方国家也多次出现产能不平衡的情况。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潜力得到充分激活,过剩问题将不复存在,甚至可能转为不足。中国企业配置资源时,不仅考虑国内市场,还兼顾国际市场,这是国际化企业的本能。将产品出口等同于产能过剩,显然违背经济理性。
当前,全球绿色产能严重不足。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中国作为绿色产品的重要生产国,继续扩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从产能利用率、库存水平及利润率等关键指标来看,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也缺乏依据。西方担心中国新能源产品冲击世界,但相关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中所占份额仍然较小。
一个国家在全球形成优势产业,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超大规模市场、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
美西方不断翻炒“产能过剩论”等伪命题,实际上是为破坏公平市场原则、推行保护主义经济政策寻找借口。这种做法既不利于本国产业提质升级,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美西方应放弃意识形态纷争,提高治理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空间。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