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暗潮涌动,近期,“雪球”理财产品的热度和争议同样水涨船高。自2017年起,“雪球”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不少投资者试图借此规避市场低迷,期望获得稳定的收益。然而,他们未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在卖出认沽期权,承担着指数下跌的风险。

警惕!小利累积难敌大亏损,投资巨头频陷‘惨案’陷阱,风险意识不可松懈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虽然本身并无不妥,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还是资金实力,都难以胜任卖方角色。他们既无法有效分散风险,也难以从日常收益中提取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巨大损失。

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曾言,普通投资者应避免承担风险以获得收益,而应通过支付保险费来规避损失。他们更适合作为期权的买方,而非卖方。

期权的世界,买方拥有权利而无义务,卖方则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历史上,金融衍生品曾导致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累计期权(Accumulator),让多家企业遭受重创,不少高净值客户资产大幅缩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远离复杂难懂的金融衍生品,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才是保护资产的明智之举。固收产品的收益源于生产性资产,而“雪球”产品的收益则是来自承担他人风险的保险费。在市场波动或黑天鹅事件发生时,投资者可能面临巨大本金损失。

即便是机构投资者,尽管拥有专业团队和庞大资金,也难免有因卖期权而破产的案例。因此,普通投资者应避免扮演“保险商”角色,而是应通过购买期权来锁定损失或抓住机遇。

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累计期权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一产品曾引发广泛讨论。虽然“雪球”产品与累计期权在设计中有所不同,但作为期权卖方,普通投资者并不适合承担这一角色。

投资大师巴菲特和芒格视衍生品为定时炸弹,认为普通投资者应远离这些复杂的产品。在投资的道路上,稳健前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才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