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一市共绘科技产业创新画卷: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
今年迎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这片国土面积仅占全国4%的区域,却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其背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引擎作用不容小觑。《扬帆长三角》特辑今日聚焦长三角地区科创一体化新貌。
五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携手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让我们先通过一段短片,领略长三角的科技硬核实力。
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升级
近期,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与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中心协作,成功研发出255光子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了光量子信息领域的技术纪录,运算速度超越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亿倍。这是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长三角不仅拥有两个国家科学中心,还设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以及350余位两院院士。此外,这里还集中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上海光源、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以及安徽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领企业集群
依托雄厚的科技资源,长三角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以G60科创走廊为例,它串联上海松江、嘉兴、杭州等地,形成了“一廊九城”的格局。
G60科创走廊致力于打造以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核心的集群,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一项声纹识别技术的诞生,便是这一协同创新的生动体现。
声纹识别技术助力电网智能运维
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一款声纹可视化产品备受关注。这是国家电网安徽电科院、中国电科院与科大讯飞共同研发的智能声纹识别系统,实现了电力设备状态的智能监管。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协同创新,使得科技与产业短板得以补齐,产业链更加完善,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得以进一步强化,推动工业智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
G60科创走廊推动高质量发展
声纹可视化产品的应用,仅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的一个缩影。G60科创走廊上,类似的创新故事层出不穷。
如今,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打破行政区划,共建产业园区、合作示范园区,以极小的人口和区域面积,贡献了全国1/15的GDP和1/8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创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通过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芯片企业挑战车规级芯片设计
车规级芯片设计难度大,但市场需求巨大。无锡力芯微电子勇敢挑战这一领域,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支撑,以及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长三角三省一市与科技部等部委合作,推动联合攻关,实体化运营科创共同体,助力企业如力芯微在车规芯片研发上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速培育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五年来,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创新主体协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