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剪报

2024年3月2日热点新闻盘点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3-02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如何区分甲流和感冒?这种情况需就医

我国疾控系统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高层动向

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疾控动态

河北省疾控中心召开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媒体沟通会

科研动向

南牡蒿素可抑制肝癌细胞活性

每天快走11分钟,降低早逝风险

以毒攻毒:肿瘤治疗新策略

上海完成极低体重在内的早产儿供肾移植手术

O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在美国、欧盟申报上市

NSR:季红斌/陈洛南/陈海泉合作揭示肺腺鳞癌转分化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

创新单片双药HIV治疗药物多伟托稳定转换适应症首张医保处方落地

性、食物和水,大脑会如何抉择?

胡文辉团队开发稳定mRNA并促进其表达的新技术

舆情信息

适老化改造成效需要多检验

春季带状疱疹高发 这些治疗误区要远离

学会这三招 也能“坐”着说话不腰疼

细菌超标3700倍!百年温泉旅馆被曝半年不换水!原因竟是……

撤销口罩令,香港全面复常,港媒:满街笑脸情景将重现

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这份报告给出答案

甲流进入高发期,症状与新冠有何不同

进化思维如何改变医学?

自主创新“定制”骨骼助患者挺直脊梁

口区~吃到一根卷曲毛发…边角料食品,薅到羊毛还是翻车现场?

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热点追踪

如何区分甲流和感冒?这种情况需就医

2024-03-02 人民网

近期多地疾控部门提醒,每年冬春季节是甲流高发季节,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什么是甲流?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有何不同?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琴兵为广大网友讲解相关知识。

曾琴兵表示,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简称甲流。

他介绍,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比较强,容易形成季节性流行,一般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病毒又分成甲型、乙型和丙型等多种亚型,甲型最为多见,大家熟知的H1N1就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等普通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比较弱。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除了传染性比较强,临床症状也比较重。”曾琴兵表示,甲流所导致的发热症状更为明显,常常是高热,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普通感冒发烧一般1-3天,甲流发烧多数在3-5天,而且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包括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感染甲流以后,体力恢复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轻症患者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恢复。另外,甲流引起的并发症更多见,包括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

曾琴兵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甲流,需要重视,尤其是儿童、孕妇和患有其它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及时就医。

最后,曾琴兵表示,在治疗方面,除了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外,目前针对甲流的治疗还有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在48小时以内应用,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国疾控系统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2024-03-02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顾天成)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3月1日宣布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提升我国疾控系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我国疾控体系改革发展,既要提高人才队伍“软实力”,也要提升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建设“硬基础”。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坚持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疾控机构的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水平。

据介绍,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建设内容包括覆盖慢性病、营养、妇幼、环境、辐射、职业卫生等多专业的科研楼、病原微生物大楼、实验动物中心等。发挥传染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重点加强各专业实验室扩建,建成后实验室建设总面积增加一倍以上,与已投用的一期工程合计达到17.1万平方米。

其中,病原微生物大楼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病原微生物检测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支撑;环境所科研楼将设有品种齐全、类型多样的环境暴露模拟仓、理化检验实验室和组学技术平台,围绕环境危害因素、消毒与感染防护等开展科学研究。

高层动向

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4-03-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统筹推进《国民营养计划2024-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24-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动的实施,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聘请营养健康有关部门和行业、专业技术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在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24年2月15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司长刘金峰、副司长田建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216名顾问和委员通过线上及线下的形式参会。会议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副所长张兵主持。

刘金峰司长、田建新副司长和周宇辉副书记共同为与会顾问代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代表、秘书长颁发了聘书。专委会王加启副主任委员和邵薇副主任委员分别为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专业委员会等13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丁钢强所长代表专委会进行了表态发言。陈君石院士作为专委会顾问代表就营养健康工作展望进行分享。会议还围绕近期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审议并通过了《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章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2024-03-01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国卫办医政函〔2024〕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2015年7月,我委成立了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以下简称指导组)。自成立以来,指导组协助政府承担了防聋治聋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为我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年指导组进行了第一次换届,目前任期已届满。为更好地发挥指导组的技术指导作用,充分调动领域专家的积极性,我委决定对指导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经各地推荐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了调整后的指导组专家名单(见附件)。

本届指导组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协助国家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订落实全国耳与健康有关政策措施,建设耳与听力健康国家级工作网络,组织建设全国耳与听力健康专家队伍,开展耳与听力健康专业人员培训,推动适宜耳科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和规范化临床应用,开展耳与听力健康相关学术交流等。指导组办公室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据本通知尽快对省级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进行调整,并于2024年6月1日前将调整结果报送我委。

联系人:医政司 周缘、易乐来

联系电话:010-68792391、1875

传真:010-68791423

附件: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专家名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2月2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疾控动态

河北省疾控中心召开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媒体沟通会

2024-03-02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提醒公众和重点机构深入了解流感、诺如病毒、手足口等常见春季传染病的特征和传播途径,及时做好科学防控,省疾控中心组织召开了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媒体沟通会。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长城新媒体、河北新闻网等10余家省、市媒体记者参加。

什么是诺如病毒?流感如何预防?针对当前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心病毒病防治所专家韩旭、苏通在媒体沟通会上一一解答。

韩旭提醒,预计未来2周内我省流感病毒活动会持续上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一是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二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定期进行预防性空气消毒;三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四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五是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苏通提醒,诺如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除勤洗手、多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还应做到外出就餐、旅游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加工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时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科研动向

南牡蒿素可抑制肝癌细胞活性

2024-03-02 科技日报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肝癌新发人数超过84万。

2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陈纪军研究员团队从南牡蒿中发现了系列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和作用于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倍半萜二聚体作为蒿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因其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药理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此项研究中,该团队首次发现药用植物南牡蒿提取物对3株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以抗肝癌活性为导向,该团队利用多种层析方法,首次从南牡蒿活性部位分离出9种结构类型的36个新颖的倍半萜二聚体——南牡蒿素,并确定了其化合物结构,其中7个化合物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论文第一作者之一、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何小凤介绍,研究表明在南牡蒿中,倍半萜二聚体具有很高的结构多样性,这进一步丰富了倍半萜二聚体的结构类型,为深入其活性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了解,该团队已从南牡蒿、暗绿蒿、中甸艾、牛尾蒿和蒙古蒿等植物中,共分离鉴定得到了122个具有抗肝癌活性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占全世界蒿属植物已报道的234个倍半萜二聚体总数的52%。

抗肝癌活性筛选表明,其中11个化合物对3株肝癌细胞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南牡蒿素活性最好,与临床一线抗肝癌药物索拉非尼相当。南牡蒿素G7对正常肝细胞显示出较索拉非尼更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同时从细胞迁移、侵袭、周期阻滞、凋亡、靶点、网络药理学和信号通路等方面,该团队开展了抗肝癌药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牡蒿素G7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滞肝癌细胞分裂周期,从而抑制其增殖,发挥抗肝癌活性。

每天快走11分钟,降低早逝风险

2024-03-0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一项最新大规模分析证实,如果每个人的身体活动量至少达到推荐水平的一半,那么十分之一的早逝是可以避免的。2月28日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称,每天11分钟(每周75分钟)快走等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足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风险。

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体育活动,尤其是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为了探索对抗疾病和过早死亡所需的身体活动量,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流行病学部门的研究人员汇集并研究了来自所有已发表证据的队列数据。他们查看了196篇同行评审文章中报告的结果,涵盖了来自94个大型研究队列的超过3000万参与者,这是对身体活动水平与心脏病、癌症、早逝风险之间关联进行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分析。

研究发现,从广义上讲,每周超过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在降低疾病或早逝风险方面的额外好处几乎微不足道。但每周累积75分钟的适度运动,却足以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7%,患癌症风险降低7%。对于某些特定的癌症,风险降低幅度更大,如头颈癌、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瘤和贲门癌的风险降低14%—26%。对于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其他癌症,观察到的风险降低了3%—11%。

研究人员表示,适度的活动并不一定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运动,例如跑步。有时只需要改掉一些习惯,例如尝试步行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去工作或学习地点,或者与孩子一起积极玩耍也可以。做喜欢的活动,且很容易将其纳入每周例行活动中,这是让身体变得更加活跃的绝佳方式。

以毒攻毒:肿瘤治疗新策略

2024-03-02 科技日报

2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浙江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李恭楚教授团队研发的治疗实体瘤的“GC001溶瘤痘苗病毒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该团队研究发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