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深500指数崛起,新宽基之王实力登场?
近期,围绕沪港深500指数的讨论热度攀升。该指数涵盖了沪深港三地交易所互联互通范围内的优质股票,但问题是,沪港深500是否配得上“新宽基之王”的美誉?下面,我们从新的视角展开一番探讨。
一窥指数全貌
中证沪港深500指数精心挑选了沪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范围内的股票,旨在全面展现三地上市企业股票的整体表现。
样本筛选:
1. 对于沪深股市的A股,排除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后20%的股票;对于港股,则剔除日均成交金额不足3000万港币的股票,优先淘汰流动性较差的股票。
2. 在剩余股票中,按照过去一年个股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挑选前500只股票构成指数样本,倾向于选择市值较大的股票。
权重分布:
单个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0%,分布相对分散。值得注意的是,沪港深500与某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后者在剔除某些股票后,市值风格更倾向于中小市值。而沪港深500则是在全市场剔除流动性较差股票后,按市值高低选择成分股,因此更偏向大市值。
成分股分析:
历史数据显示,沪港深500中A股与港股权重接近50%:50%,但近期港股下跌导致A股权重被动上升。行业分布方面,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均相对均衡,未过度集中在某一行业。
历史业绩:
从历史走势看,波动较大的指数是某些指数,其次是MSCI中国A50,但后者的最终收益最高。相比之下,沪港深500的收益相对较低。
深入拆分:
若将沪港深500的A股与港股分开,其表现如何?在A股相关指数中,沪港深500的A股表现如何?在港股中又如何?
通过每月月初获取的指数成分股数据,将A股与港股数据分离,按指数权重重新归一化处理,计算累计收益如下:
有趣的是,沪港深500港股的整体表现实际上优于沪港深500A股。与其他宽基指数相比,沪港深500的港股表现远胜于对应的港股宽基指数,而A股表现则略逊于主流的A股宽基指数。
指数基金分析:
目前跟踪沪港深500的指数基金有若干。相关指标如年化跟踪误差阈值、日均跟踪偏离度阈值、区间跟踪偏离度均值等,均需详细计算。
总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沪港深500能否成为新宽基之王?从收益角度看,答案是否定的。尽管该指数纳入了港股,但港股表现不佳,拖累了整体表现。同时,指数中的A股表现也相对一般。
沪港深500的优势在于A股和港股的均衡配置,行业分布均衡,港股成分股表现优于常见港股宽基指数。劣势则包括长期历史业绩不如某些A股宽基指数,市值风格偏向大市值。
总体而言,沪港深500更适合同时看好A股和港股,希望通过一个指数实现简单被动投资的投资者。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与港股指数的组合,能实现1+1>2的效果?
本文结束,感谢阅读。若发现分析中的错误和遗漏,欢迎指正补充。请注意,本文仅作为个人投资分析记录,不代表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