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思:奇思妙想破茧成蝶之地
在大多数人眼中,观赏卫星发射犹如欣赏璀璨烟花,激动人心却遥不可及。然而,2024年的今天,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太空经济”与“太空工业”,已悄然步入现实,开启民营化进程。商业卫星行业的蓬勃发展,正如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或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清华工物系博士生曹德志,年仅26岁,已为探索宇宙和全球观测目标奋斗近两年。他的经历中,“创新”与“创业”是关键词。2024年,作为第20届清华大学创业大赛主要负责人,曹德志深受创新创业氛围的感染,心中创新创业的种子悄然萌发。
2024年4月,实验室师兄仓基荣即将毕业,两人交流未来发展时,曹德志透露了创业想法,仓基荣提出“卫星载荷”的商业潜力。一拍即合,创业之旅就此启程。
从创新理念到商业实现,学生创客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挑战和资金限制,更需要一片助力成长的沃土。幸运的是,曹德志所在的清华,提供了这样的土壤。
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源远流长,自1998年举办亚洲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成为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9年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副校长杨斌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旨在育人首位,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人才成长。
改革不易,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清华大学毅然尝试,自2014年起建设挑战性学习课程,采用小班授课,培养创新能力。
清华x-lab,寓意探索未知、学科交叉,成为学生实践、团队培育和资源聚集的平台。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有数万清华学生和校友参与其中,众多创业公司从这里起步。
清华iCenter,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记录了无数清华学子的实践探索,成为创新成果的摇篮。清华大学通过多样化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2015年,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承担社会责任,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多年来,清华大学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创客比赛等形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影响学生,更辐射社会。创业成功的学生回馈母校,优秀团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溢出效应日益显现,但教育目标并非仅限于培养创业者,而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
在这片沃土上,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怀揣创新梦想,踏上点亮青春的征程。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