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的三分之二悄然逝去,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似乎笼罩在一片略带忧郁的氛围中。在此,不妨就几个行业热点话题展开一番新的探讨,以期共同启迪思考。

1. 金融业亦遵循周期律

新财观:重塑现代经济理念与实践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既服务又依赖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增速减缓与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金融业增速放缓也成为必然。在过往年份的快速扩张之后,金融机构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去产能成为必由之路。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仅村镇银行数量就超过1600家,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以上。部分机构经营不规范,盲目扩张,不仅未助力实体经济,反而将金融风险扩散至社会各角落,造成了资源浪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虽伴随阵痛,但唯有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方能稳健前行。

2. 金融业应重拾“初心”

金融业的困境,部分源于忘记“初心”——“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金融的核心价值在于风险定价和资金与资产的匹配,但一些机构在追求规模和盈利的过程中,忽视了客户利益。例如,一些企业家在积累一定资本后盲目多元化,部分金融机构非但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反而推波助澜。零售信贷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不当放贷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

反思这些现象,金融机构必须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落到实处。

3.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视直接融资

金融在配置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与收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然而,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这对初创企业并不适宜。金融中介应将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适配给合适的资产,而非仅依赖银行。

我国正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直接融资至关重要。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从初创期的股权投资到成熟期的银行信贷,再到上市后的资本市场助力。

4. 金融行业须尊重法治、专业与契约精神

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外溢性,风险管理要求高。金融行业必须依法治市,依靠专业而非主观感觉,坚守契约精神而非人情世故。

5. 金融对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金融看似虚拟,实则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我国汽车等产品的出口突破万亿大关,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体系。

6. 能者多劳多得

金融业薪酬问题备受关注。在市场正本清源后,高薪应与能力、付出和贡献相匹配。金融从业人员的薪酬激励需要内部考核、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的多重约束,确保合理公正。

金融业不仅要为GDP增长贡献力量,更应注重质量。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金融业需坚守“以客户为中心”,做好风险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行业责任重大,道路遥远,需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