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业务中,商业银行通过现金存款与转账存款两种方式实现信用的创造。现金存款,即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构成了信用的原始基础。而转账存款,则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过转账方式形成的存款,它是信用扩张的关键所在。在这过程中,存款准备金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规定了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现金库存和中央银行存款总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准备金数额,按照法定准备率对活期存款总额计算得出。超额准备金则是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间的差额,代表银行超出法定要求的准备金部分。

商业银行核心知识点深度解析

在固定条件下,法定准备率与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成反比,这一比例直接关联到信贷规模的变动,成为中央银行调整信用松紧的重要工具。

存款创造的过程涉及银行将原始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用于贷款,客户再将贷款转存,形成派生存款,进而推动存款的持续增长。这一过程中,原始存款总额和法定准备率是影响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的两大因素。

派生倍数是银行贷款机制决定的存款货币最大扩张倍数,但实际操作中需考虑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以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等因素,对派生倍数进行修正。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共同构成了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大支柱。资产管理侧重于流动性,负债管理侧重于借入资金保持流动性,而资产负债管理则追求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平衡。

资产负债管理内容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涉及准备金、贷款、证券投资、资本、存款、借入款等多方面的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则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和收益进行控制,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这些管理理论与方法,旨在实现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均衡,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