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PO定价市场观察:新股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成效显现,投资者报价日趋理性
2024年秋季,沪深两大交易所先后推出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发行与承销新规,业界将其简称为“询价新政”。该政策对高价报价的剔除比例进行了微调,从原先的“不低于10%”降至“不超过3%且不低于1%”,同时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四值孰低”原则基础上,自主定价权上浮不超过30%。经过近十个月的平稳运行,IPO定价权在买卖双方的激烈角力后,市场是否展现出新的趋势和逻辑?以下我们试图通过分析近期定价的新股项目,探寻其中奥秘。
市场化定价显现成效,投资者报价更趋理性
市场化定价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买卖双方充分博弈,市场调节作用得以显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2024年5月至6月期间,双创板成功发行27只新股,其中超过八成的项目实现了超募。这些新股上市后表现亮眼,截至2024年7月6日收盘,除4只尚未上市外,其余均在上市首日上涨,平均涨幅超过60%。
双创板市场2024年5月至6月新股发行定价状况分析
主承销商投价报告重要性凸显,成为投资者报价关键参考
在新股定价过程中,主承销商的投价报告成为网下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回顾2024年5月和6月双创板新股定价情况,大部分新股的发行价格均位于主承销商的投价报告估值区间内。主承销商在承担IPO跟投和包销责任的压力下,更加注重公司价值的挖掘与定位,显示出其定价态度趋于理性。整体来看,新股发行市场正逐步迈向良性循环。
“看不见的手”巩固改革成果,帕累托改进助力市场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先锋,“双创板”市场的建立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A股市场的活跃度和繁荣度已跻身世界前列。“询价新政”的实施,是对A股发行市场的一种帕累托改进,更有效地平衡了市场各方利益。在科创板开业三周年、创业板注册制试点两周年之际,欣喜地发现市场“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促使发行各方尽职尽责,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